井仔腳瓦盤鹽田 :
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原稱為「瀨東場」設於鳳山縣大林蒲(今高雄市小港區),嘉慶五年(1800年)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進入日治時期後,井仔腳鹽田在大正八年(1919年)12月被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收購,戰後則成為臺灣製鹽總廠北門鹽場的一部分。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平埔族製鹽技術不佳,所煎出的鹽品質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然後在其上鋪碎瓦片,再引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後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此處的鹽田荒廢了一段時間,後來為延續鹽業文化而將鹽場復育,於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8月24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興安宮
在進井仔腳鹽田前會先經過興安宮,我們是把車停在附近的停車場
由興安宮對面的小巷進去
井仔腳瓦盤鹽田
井仔腳瓦盤鹽田景點導覽圖
井仔腳總共98格結晶池
池內鋪設埔里酒甕的碎片,所以才稱為瓦盤鹽田,甕片的作用於可以隔絕土壤與結晶鹽的接觸,保持鹽粒的潔淨,除此之外甕片是由陶土構成,充滿毛細孔,會吸收陽光的熱氣,加速水分的蒸發,讓結晶的速度加快
鹽田不大,確是北門最大歷史最久的鹽田喔~
這裡可以體驗 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扛起來真的超重的,以前的人都這樣扛呀!?
盬田道路旁有設置休憩區和商店,有飲品還有鹽等相關的商品~
盬田有設置高台區~可以在高台上欣賞整片的盬田和夕陽,更遠可以眺台灣海峽、北門潟湖與黑腹燕鷗喔!!
觀景台所在的位置原為鹽警崗哨,為防止偷鹽者所設置的監視建築
從高台往下看~
我很喜歡從高台下往下看~很舒服很平靜,附近的景色沒有太多現代建築,一覽天際~
附近有設清洗區喔~
累了可以吃個冰淇淋~好吃呢~
井仔腳的鹽花富含鈣、鎂、鉀、錳等礦物質,擁有法國鹽田所沒有的錳,更有獨特的海洋風味與爽脆口感~
可以找尋屬於自己的鹽吊飾~
被我找到啦~
井仔腳鹽田雖然不大,但景色獨特而美麗,有機會想在來此地欣賞美麗的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