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張犁林姓聚落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六家區東平里,是一個四周圍有水圳的客家集村聚落,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源於墾成地的面積為30甲(相當於88020坪),當時以5甲為一張犁計,此處即為六張犁。
地在漢人未入墾前稱為「霧崙毛毛荒埔」。
乾隆二年(1737)泉州晉江周家來到此地開墾。
乾隆十四年(1749)竹塹社平埔族亦移此荒埔,並建立東興社。廣東饒平林氏第十六世林先坤自大陸來臺,初至鹿港,後輾轉移居到竹塹(新竹市)地方,並承墾潘、王公號在東興社圓寶庄六張犁的土地。
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又有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率林居震、林先坤從鹿港移墾六張犛,築六張犛圳,大肆墾殖。
林先坤偕同族人建立六張犁圳,致力開墾,於1758年回鄉,帶族人林孫檀、林孫服等人同前來,大力墾拓六家地區,建立「善慶堂」,形成六張犁聚落。
林先坤憑其才幹與努力,團結宗族力量,經營六家的開發,很快地便從佃戶身份,躍昇為小租戶的地主地位。由於其熱心公益,社會地位日昇,在林爽文之亂時,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民軍保衛鄉土,並助清軍平亂,因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亦頗能承其父之風,在竹塹城改建之時,出錢出力幫了很多忙,並於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後更與其祖衡山公、其父先坤公同獲「奉直大夫」的誥封,為林家增添不少榮耀與名望。
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六家。
簡而言之,六家區是一個由林姓宗族所組成的客家聚落,當時,不但建有三座隘門,並在聚落四周沿著水溝種植刺竹作為防禦城牆,聚落內則一切生活機能完備,設有碾米廠、釀酒廠、跑馬場等等。至今,這裡依然保存了數座深具價值的古建築,此區更被規畫為客家民俗公園與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大夫第:

大夫第,位於林家祠旁邊,是為彰顯林家子弟於道光年間高中武魁舉人所建,屋脊的燕尾、屋內懸掛的十餘塊匾額、屋前廣場的旗杆座礎石,都是昔日功名的見證。

原名為「善慶堂」,起源於林先坤感念父親林衡山「積善必有餘慶」而追悼,遂而在乾隆 35 年(1770)倡建祖祠,號為「善慶堂」。先坤公積德行仁兼顧領導義民有功,嘉慶 3 年(1798)恩賜功加修職郎。三子林國寶於嘉慶 22 年(1817)年因捐納擢升「奉政大夫」(文散官正五品上)。翌年,國寶稟奏誥命,皇上念先坤公之英勇與衡山公之寬仁德厚追封二位為「奉直大夫」(文散官從五品上),祖孫三人皆為大夫,傳為佳話。孟冬之時(農曆十月),舉辦隆重的接旨大典,將聖旨供奉於善慶堂內聖旨樓,慶善堂因此改名為「大夫第」。族人稱之為南廳,與供奉北帝爺(玄天上帝)的問禮堂合稱「南北雙廳」。


P1080992.jpg 

西河:為堂號,是每一姓氏的淵源,也是每一姓氏的代稱。

客家人大都掛起祖先的堂號,視為光榮的標記,以明木本水源之所自,藉以緬懷先祖之創業垂統,而思所繼繩振發,裕後光前。

圖片 433.png 

問禮堂: 為饒平山東屋派下子孫所建,原為一條龍形式,後逐漸擴充成合院建築,亦為前縣長林保仁先生祖屋,建築保留客家傳統合院風格,為聚落重要建物之一。位於大夫第右側,為傳統四合院建築,是昔日林氏宗族的家法裁判所。由於林氏宗族人數眾多,若有家族子弟犯法,家族長者便會在這裡開堂審問,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送進後堂的囚禁室。像這樣的家族法庭,為全台僅見,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整體上是由一個四合院所構成,兩旁加建橫屋,合院後方再加一座五開間的房屋,稱為枕頭槓。合院中間有一個天井,為前堂與正堂的中介空間,左右的南北廂與橫屋間也有天井,以達到通風採光的功能。在構造上問禮堂可說反映出客家建築的特色,在牆身部份,底部下段以卵石勒牆腳,上以一層灰磚收邊,再承接土埆磚牆,外表塗上一層白色灰泥,具簡樸的性格。問禮堂於民國91年整修完成,恢復原有的規模,整體顯得十分宏偉。 

問禮堂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其興築緣於道光十一年(1831),林國寶之子林繩褒(秋華)中鄉試武舉人,故於次年擇地建問禮堂,豎立旗杆以光耀門楣,完成後與大夫第合稱南北雙廳,並作為林家的議事公廳。林秋華中武舉人之後對地方之開發功績卓著,道光十三年集資設隘開拓九芎林(新竹縣)、三重埔(新竹縣)等地,道光中期之後又往墾噶瑪蘭,多至數百甲,其後裔均在宜蘭發展,當地亦有民居堂號問禮堂者,均為林家之後代。 

資料來源


土埆牆適用土塊疊砌的牆,土塊的作法有以下三種:

1.於稻子收成之後,將表土連根剷起,置於木框中,加水搗勻曬乾。

2.將碎稻梗、米殼及土塊置於木框中,加水搗勻曬乾。
3.在前面者中添加石灰、黑糖等粘結物,置於木框中,加水搗勻曬乾。
因為土埆怕日曬雨淋和風化,所以民宅多在外面披一層稻草束,刷白灰,或用竹釘釘一層中央有孔的板瓦或魚鱗瓦。

P1080995.jpg 

P1090033.jpg 


P1090045.jpg 

林家祠 : 明治 44 年(1911)林家人將其改建為「林家祠」,原先以供奉次聖公神主牌為主,但後來亦將六屋唐山祖及部分無公廳的來台祖及其派下牌位皆供奉於此,為客家祀祖重要場所,為林氏宗親會所在,屬一堂兩橫的合院建築,建築形制完整頗有具特色,簷口設置水遮,且有泥塑剪粘,具稀有性。正廳供奉林家祖先牌位,每年林家後代都會群集此地祭祖,正廳內也留存許多光緒、咸豐年間的牌匾,可見林家往日的顯赫。林家祠早期僅有單純的祠堂功能,但在後期林家子孫居住於南北廳兩側橫屋。目前於春秋二季、元宵節與冬至,仍行祭祖之事。竹北六張犁林家祠為一堂二橫之格局,為五開間兩橫屋的祠堂,為客家所謂的「正堂帶左右橫屋」格局。前圍以矮牆形成中庭,中庭左上方角落有磚砌金亭一座。

構造
(1)牆基:牆基的作法部分大多採用大小相近且較圓的卵石來建造正身牆基,在施作上以白色灰泥修飾,並露出卵石形狀作為弧線的稜線。
(2)牆面:一般利用泥磚(黏土磚)加以製作,其泥磚尺寸是長一尺二吋、寬八吋、厚四吋,之後再用黏土漿打底,表面以白灰泥抹平,中央貼磚裝飾。
(3)屋頂:屋頂構造為傳統大木作,閩式紅瓦屋頂,在屋脊上作裝飾,正廳與門樓皆有明顯的燕尾脊,兩側橫屋為火形山牆,天井設置遮雨鋼棚。
(4)門窗:在正身的入口即為隔扇,其上均有彩繪,內容一般以忠孝故事、花草、魚鳥、山水為主。建築物最外側窗戶為石窗,其他為木窗,且兩者均外加鐵窗加以維護。
(5)地坪:建築物內部及天井皆為水泥地坪。
材料 : 土埆造

大木作:

以大木為主的結構系統,是臺灣傳統民居建築的主要特色。所謂「大木」,建築家梁思成的定義是:「指建築物一切骨幹木架的總稱。」也 就是指以木材為主要構造材料的結構體系。

木作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P1080998.jpg 

P1080999.jpg 

P1090002.jpg 

水形馬背

P1090039.jpg

資料來源


新瓦屋聚落 :

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的林孫檀氏家族,渡海來臺,於竹北開墾農田,建立客家聚落,到了嘉慶年間,林孫檀氏的三子象賢和四子象明在竹北芒頭埔興建「忠孝堂」公廳,族人稱之為「新瓦屋」,聚落名稱由此而來。林象賢氏育有六子,是為上六房;林象明氏育有四子,為下四房,合稱十大房,在公廳左右築屋聚居,逐漸發展成今日所見之聚落樣貌。

1947年為歡慶臺灣光復,新瓦屋居民自發性組成花鼓隊,基本成員16人,都由大男人組成,他們濃妝豔抹,穿上女人的衣服,並跳起自創的滑稽舞步,其實是藉以抒發農忙時的壓力,逐漸形成新瓦屋特有的民俗技藝,現在新瓦屋花鼓隊,已經成為六家地區宣傳客家文化的尖兵。

1990年,政府開始籌建臺灣高速鐵路,2001年,高鐵沿線各車站特定區的都市計畫完成審議。新瓦屋與其鄰近之六家地區農業聚落和農田,皆被納入高鐵新竹站特定區的都市計畫範圍內,劃為第五號公園預定地。隨後新瓦屋土地建築物被徵收,林氏子孫也離開祖地,然而,新瓦屋舊聚落也終於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六家居民的共同呼籲與努力下,得以留存下來

位於問禮堂北側,是由稍晚來台的林姓墾民於嘉慶年間所建,因建立時間晚於大夫第,因此稱「新瓦屋」,新瓦屋林姓聚落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客家聚落格局,整體聚落方位座北朝南,建築形式為典型的伙房格局(三合院),是由正身(廳堂)及兩側橫屋(廂房)所組成,並漸次往兩側加建橫屋,三合院所圍成的空間稱之為「天井」,最外圍為「禾埕」(用以晒穀、打穀的場地),禾埕前為聚落入口之門樓,在屋後開鑿溝圳為「護城河」,四周遍植刺竹,圍上木柵,具有明確的環境界域,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圍牆內有數座古宅,以「忠孝堂」公廳為聚落中心是,為家族的祭祀公廳。

新瓦屋聚落歷經兩百餘年,從泥磚屋、紅磚屋(磚造建築)到水泥屋(水泥建築),其間雖經過多次重修與更換建材,至今仍保存多處清嘉慶年間的「泥磚屋」﹙土埆厝﹚民居建築,其原始平面格局仍相當完整,並且維持著層層圍合的伙房聚落風貌。尤其以禾埕東南側「西河世第」門樓與其外圍牆,迄今仍是形成整個聚落最重要的門戶意象。

資料來源

P1090048.jpg 

現廣場假日不時有表演活動

P1090051.jpg 

有由各不同區的農會在此辦活動

P1090053.jpg 

P1090059.jpg 

入門口正前方,有掛牌"新竹縣農會"裡有賣各式各樣的蔬菜

P1090054.jpg 

P1090057.jpg 

P1090058.jpg 

入口處往右走有鄧雨賢影音館

P1090073.jpg 

原為完整的三合院(伙房屋),右橫屋改為水泥二層樓房,園區徵收後應其與傳統意象不合,於是拆除並整修形成今日所見單伸手形態

P1090060.jpg 

四月望雨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

P1090062.jpg 

P1090064.jpg 


P1090066.jpg 

廊間

P1090069.jpg

P1090070.jpg 

P1090072.jpg 

忠孝堂

P1090075.jpg 

入門左側,將左側聚落與文創和農產商品作成結合~

P1090107.jpg 

P1090077.jpg 

P1090078.jpg 

P1090080.jpg 

P1090085.jpg 

藝瓦新城: 裡面有很多個人作品展示喔~

P1090088.jpg 

P1090087.jpg 


P1090090.jpg 

很可愛的春夏秋冬的卡片~

P1090099.jpg 

P1090098.jpg 


P1090100.jpg 

P1090103.jpg 

美麗的多肉~

P1090106.jpg 

P1090047.jpg 

各場地名稱

圖片 5.png 

圖資來源

真的是一篇不好寫,也寫不完的文章

因為客家文化歷史建築美食等等 包羅萬象

Anyway 我真的很高興能來此地走走看看

也因為走了這一趟後,我對客家文化有更多一層的了解呢~


新瓦屋聚落

  • 地址:302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 營業時間:09:00~12:00;13:00~17:00
  •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問禮堂,林家祠,大夫第,新瓦屋聚落皆於竹北六家民俗公園內

問禮堂,林家祠,大夫第位於六家五路一段


其他新竹的景點:

新竹縣Hsinchu County 寶山鄉 2015/11月-寶山水庫&寶山水庫環湖歩道介紹

新竹縣Hsinchu County 竹北市 2015/11月-國立交通大學 竹北六家校區 客家文化學院

新竹縣Hsinchu County 竹北市 2015/11月-采田福地

其他新竹的美食:

新竹縣Hsinchu County 寶山鄉 2015/11月-鑫園客家菜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大熊寶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