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爽文:

1773年隨其父親渡海來臺,定居彰化縣大里杙莊(今臺中市大里區)。
1784年加入天地會,之後成為彰化天地會首領,1786年曾發動林爽文事件,因釀成泉漳械鬥及閩粵械鬥而失敗,於1788年失敗被捕,遭清政府於北京審訊判決凌遲處死。
今日,位於南投縣中寮鄉爽文村有爽文國中、爽文國小兩所是與村同名,以及臺中市大里區有爽文路、爽文國中皆取其名,以茲感念。另苗栗縣卓蘭鎮也留有爽文路的地名(非路名)。

 

林爽文事件(1787年):

林爽文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延伸閱讀 :

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  朱一貴事件、 林爽文事件 、戴潮春事件

時代背景 :

清治時代,滿清政府將台灣以統治敵境的心態來處理,所以自然而然以虐政和苛稅加於台灣本地人的身上。因此,台灣人不得不成立組成各種的「會」,藉以保護自己。這些「會」,有的是由幾個村莊結成一種互保互衛的攻守同盟組織,這種組織較大;也有由幾個人或幾個宗族結合而成的神明會、爐主會等較小的組織。但是組織最健全、規模最大的就是「天地會」。滿清對任何有組織的結黨是絕對禁止的,所以天地會是以地下組織的方式組成,為的是要抗拒貪婪成性的大小滿清官員。

 

戰爭經過 :

抗清前期

1787年1月16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因臺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的叔伯,林爽文率軍劫獄反抗,號稱50萬眾響應。

1787年1月18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九日)攻下彰化,殺臺灣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長庚、北路協副將赫生額等人,進駐彰化縣衙門,自稱「盟主大元帥」。

1787年1月20日(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初一)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眾響應,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塹城。林爽文建號「順天」,往南攻打諸羅等地,福建陸路提督署臺灣兵備道柴大紀力守,諸羅縣知縣董啟埏與已卸任的唐鎰皆被殺鳳山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亦集眾起兵響應,發生篤嘉莊之戰,至十二月(2月)全台除南部臺灣府、諸羅,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

 

其後,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紛紛以鄉勇形式組織義民團練,配合清軍圍攻、抵抗林爽文軍隊以保衛自己的財產。在新竹地區,則有陳紫雲領導下,轉戰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後,鄉民撿集新竹死難客家鄉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

閩浙總督常青聞變,急派福州將軍恆瑞、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和福建陸路提督任承恩率清軍4000人征台,先後收回諸羅縣城鳳山縣城,不久即於三月初六(4月23日)再被莊大田攻佔,雙方形成拉鋸戰。使清廷命常青為督師調並浙江、廣東清軍一萬多人親自渡台,隨後又增加七千人,雙方對峙在台灣府城。

臺灣漳泉械鬥已久,鹿港泉州府林湊等人率眾襲擊彰化縣縣城,大殺漳州府籍移民並且焚燬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軍反攻,許多漳州人被迫投入林爽文陣營,漳州籍大股首陳泮為了報復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盡數焚燬。下淡水溪的漳州籍莊大田也因為閩粵械鬥之歷史仇恨,與客家莊民爆發衝突,只好暫停攻城行動。

抗清後期

1787年12月10日後來清廷又派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共率綠營八千人於自泉州人控制的鹿港登臺,上岸後再招團練千,總兵力一萬四千,與林爽文三萬兵力對峙,雙方戰於八卦山。福康安先後收彰化諸羅。爽文敗走集集水沙連(今南投縣魚池鄉)等地。

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說服當地居民於老衢崎頂(今苗栗縣崎頂一帶)生擒林爽文。之後爽文被凌遲斬首,女眷發放邊疆做奴,十五歲以下男童緣坐犯被解押至北京閹割。

 

此事清廷僅派軍不足4萬,費時一年四個月平定。運用族群關係,藉助閩、粵間之矛盾,並結好原住民圍堵林爽文部眾,終殲滅之。

1787年清乾隆52年乾隆皇帝為了「嘉」獎諸羅縣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

後續 :

1788年9月乾隆七十八歲大壽,乾隆接受福康安安排各社有功頭目進京朝見,並論功行賞。當時進京名單包含四大總社烏鰲總社、阿里山總社、大武壠總社及傀儡山總社等共30名原住民大小頭目。而該次朝覲事蹟亦由皇帝諭令補畫入1761年由傅恆持完成之《皇清職貢圖》中。

 

*延伸閱讀 :

皇清職貢圖是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下令各地總督、巡撫將其管轄境内不同民族,及與清王朝有來往的國家之民族,描繪各民族的衣冠形貌,因而所繪圖像以描寫外形為主,並且注重對人物表情的刻畫。且書中記載都為作者親眼所見,故為真實可信的風土地理類著作。

影響 :

  • 天地會早先領導、發號司令中樞在台灣;歷經林爽文事件以後,天地會領導權由台灣轉移至中國大陸
  • 天地會在中國大陸隨著時代的演變形成兩大幫會組織,陸路以洪門為主,據山為寨;又有一些天地會分子加入了另外一個信奉羅教清幫,幫中多漕運工人,沿江設舵。

*延伸閱讀 :

十全武功是指《十全武功記》所提及的中國清朝高宗統治下的乾隆朝中的十次重大戰事。

紀念 :

爽文村地名的由來 :

爽文地名有兩義

1. 指聚落名。「爽文」原地名為「爽文路」,岸裡社古文書「岸裡社番把守圖」中註明為「賊走路」。「爽文路」其名最早出現於道光16年(1836)《彰化縣志》卷二〈規制志〉;乾隆53年(1788)林爽文抗清失敗後,林軍翻越火焰山,渡過烏溪,藉由東南山路,越過南北投保交界的山嶺,遁入集集山地一帶藏匿。中寮鄉地處山區,位於林軍逃匿路線上,「爽文路」即為林軍路過地區之一;就官方立場,林爽文為主事叛亂者;但就民間社會而言,林氏卻被視為地方英雄,故以其名為地名。

2. 指村名,其義見前述爽文村名由來之說明。

**前述爽文路的位址在爽文村北部,樟平溪沿岸河谷平原,龍岩村及爽文村兩村交會處。

林爽文事件古戰場: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

乾隆52年12月18日,福康安下令進兵小半天,於四更前進,當地草深樹密,路徑逼窄,陡險之處,攀藤才可登坡。官兵攀延而上,進至半山,林爽文軍則投石放鎗。福康安乃下令:「山路險惡,無可駐足之地,今已仰攻至此,有進無退!」官兵遂各自奮躍攻打,打死林爽文部眾百餘名,林爽文率領部眾退入柵內,抵死抗拒。官兵圍攻自此,攀倒木柵,奮勇爭先,林爽文部眾頓時潰散,被殺者二百餘人,官兵隨即將木柵草寮全數焚毀,小半天被官兵攻破。相傳發生戰役地之附近,鹿谷鄉公所於2004年興建步道,並建置孟宗竹林古戰場紀念公園一處(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風景區內—投55縣道)。

其他相關 :

1.鹿股 : 

此地清朝時稱為大半天山,後稱貓東墓。日本時代稱樟空崙山,民國稱為大崙,且其各名稱均有典故。如大半天即早期先民開墾鹿谷鄉東埔納溪南岸(今竹林村、竹豐村及和雅村)時因位於半山腰又好像站在天上一樣能看的很遠,故先人即稱此為小半天。然後面更高的大山即大半天。而清朝乾隆年間台灣出現了第一位土黃帝即林爽文,當年(乾隆51年)由福康安率兵征討林爽文,而林爽文一路被逼退,逃至小半天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不久林爽文在小半天抵擋不住,直退至大半天山,發生最後一次與清兵激烈抗戰,最後林爽文不敵。其眾兵擁其往南跑至斗南投靠朋友,但其朋友把林爽文出賣交給清政府,才結束林爽文事件。當時林爽文駐守大半山其主將蔡貓東在此時去逝,林爽文為感謝他即以十八竹簍的龍銀陪葬,並咒下將來官位大於蔡貓東者即能得此寶物。致使後人為得其寶物而不斷的挖寶,故先人稱此地為樟空崙山。台灣光復後此地已長滿了孟宗竹,其形狀蒼翠且圓,民國時期人稱大崙。以上簡介即知此地開發很早。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7%88%BD%E6%96%87%E4%BA%8B%E4%BB%B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7%88%BD%E6%96%87

http://www.peoplenews.tw/news/c265a7de-75a0-4961-822a-19e69ce25895

http://www.wvsiv.com.tw/stable.php?page=about

arrow
arrow

    大熊寶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